运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地把握设备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维修水平。由于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提高。加之设备千差万别,外部运行条件各不相同,同叮故障往往有多种不同的信号反应。相反,有些信号往往介于两种或多种可能的故障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时勤于观察,收集好第一手资料,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准确判断,灵活运用,把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应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配合点检制的实施,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状态监测,付有故障预兆的设备进行跟踪监测,避免故障停机,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1、对关键设备实行点俭,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日常点检中,技术人员用红外线测温仪发现透平风机一轴瓦温度较高,囚透平风相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整个生产线联锁停车。经用数采器进行状态分析,发现存在油膜涡动现象,判断为轴瓦箱内润滑油乳化。车间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逐步更换了润滑油,轴瓦温度由60℃降为40℃,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安全生产。
2、坚定不移处理隐患,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纺丝装置3.4MPa冷凝水管线频繁出现漏点,尤其是弯头处。用测厚仪测量后发现89×4无缝管直管段壁厚减薄0.5mm,弯头处减薄1~3.5mm直接危及到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我厂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更换管线。拆除原管线后,发现管内壁冲刷严重,已近报废;通过测厚仪准确地判断出隐患,及时处理,确保了装置连续运行,使装置运行周期从过去的上年延长至一年半。
3、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设备故障,避免机组停车
今后七月,热电车间6#锅炉引风机振动突然增大,经测量,风机侧轴承水平方向振动劣度达10mm/s,判断为叶轮不平衡。热电车间采取锅炉压火等措施,清除掉叶轮上的炉灰后,运行正常,避免了整个机组的停车。
4、对有故障预兆的设备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处理
P66风机为纺丝车间5#、6#水洗机的工艺排风机。在状态监测中发现其振动一直不断加剧,7月底振动值突然加大到46mm/s,初步判断为轴承故障。纺丝车间积极组织平衡生产,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抢修,经拆检,发现轴承保持架已坏,及时进行了维修,保证了生产的连续运行。
5、准确判断、处理突发故障,缩短检修时间
纺丝淋洗塔风机自安装行以来,状态一直较差。为此,我们每年都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检修。检修工作量大,拆卸困难。九月底,监测时发现风机振动值达45mm/s,初步诊断为设备不平衡。根据我们的检修经验,认为叶轮轴端固定螺栓脱落,于是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及时处理,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
6、加强电气设备巡检,保障装置安全运行
8月份,电气人员在用点温计进行检查时,发现3#汽轮机C相出口CT与母排连接处温度高达150℃,经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螺母的松动,造成接触电阻大而引起的。车间立却进行隐患处理。当检修人员拧下螺母时,发现螺杆、螺母丝扣均有损伤,不能继续使用,更换CT后恢复运行。由于巡检认真,监测到位,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7、采用水平衡测试手段,减少管网泄漏
从我厂管网计量数据分析,网损较高。为此请专业物勘人员用RD-400型精密地下管线探测仪对地下供水管线进行探测,并进行水平衡分析,共测出漏点20余处,处理泄漏后年可节水173000吨。生产水的网损由原来的6%下降到4.5%,生活水的网损由原来的18%下降到现在的10%。
8、加强润滑管理,确保机泵在用油合格率达到100%
首先对入厂的润滑油进行常规化验,坚持不合格的润滑油不准人库,同时对库存三个月的润滑油进行定期检验。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机动处每个月组织对大机组、泵类设备在用油进行抽检,通过取样可以判断:(1)润滑油本身指标是否变化。(2)润滑油是否被介质污染变质。(3)是否有机械磨粒。通过“检查——整改——再检查”的闭路循环模式,机泵在用油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过去的95%提高到100%,确保了设备运转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