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企业是运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的,机器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机器设备及其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要保证产品质优价廉,才能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 预案预控基本思想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在设备维护与检修并注重以预防为主,要在当今狠抓设备综合管理的条件下,在贯穿设备一生中预防为主。
一方面,对于设备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预先防止”、“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购置设备阶段就要注重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在使用中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维护,做好点检,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开展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试验和设备状态管理,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尽可能地把无计划的事后修理变为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以减少意外停机,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另一方面,对于设备设计制造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设备的售后服务:征集用户信息反馈,改进设备的设计性能和制造质量。在新设备研制中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维修性,实行“维修预防”,“对于某些产品,则可向“无维修设计”的更高目标努力。
生产需维修,维修为生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就是要从掌握设备状况开始,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点检。把预防维修推进到预知维修,引进设备诊断技术,从设计上广泛采用监测系统,从维修上采用高级的检测技术。通过把握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实现设备运行预案预控。
搞好设备状态监测,就是要对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状态、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分析,诊断故障原因,把研究、排除故障和预防故障发生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故障的发生,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的性能状态。
做好设备诊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一是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设备维护标准;二是确定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间隔期和内容:三是从设备零部件寿命的预测分析,可以决定各件的订货周期和定货量:四是从设备故障的诊断可以确定改善维修的方法,并为设备挖潜改造提供科学判断;五是从对设备故障点与劣化程度的分析,以及设备所受应力、强度等性能的定量分析可以反馈指导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工作。
注重设备零部件磨损规律的研究,就是要强化整个设备系统的技术管理,最终达到保持设备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获得最好的设备输出效果(即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环境等)。
相关新闻
![]() |
[2015/8/31] |
![]() |
[2015/8/28] |
![]() |
[2015/8/27] |
![]() |
[2015/8/17] |
![]() |
[2015/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