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统计,测试仪器产业所占电子工业的产值大约只有不足2%,而电子工业的产值不过占世界总产值的2%左右,但依靠测试仪器拉动的新技术带来的附加价值却可以占全世界每年新增价值的70%~75%。作为一种应用遍及基础研究到生产线的基础性产品和技术,电子测试仪器行业的强大,完全可以拉动一个国家创新带动的新增价值。
只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微小却影响巨大的行业里,中国一直充当着舞台上的配角。无论从国防还是民用需求,我们接触到的测试系统以及测试仪器,在高性能应用上无一例外都是进口品牌。
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国防电子展会上,来自航天系统、军事院校和军方的一线测试系统研发、应用及计量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作为一个高技术、资本密集、横跨多个学科并且强调多年技术积累的行业,我国在测试仪器方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技术、经验和资金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概念、标准和理念等方向的差距和在决策方面的不够重视。
技术差距
业内专家认为,对国产测试仪器而言,我们始终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在学习,在追赶,这是技术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例如近几年在军用测试方面,是各种总线技术的盛行,然而这些总线技术,都是外国定义研发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要应用这些总线技术,就逃不开他们定义的测试系统架构及测试方法,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购买他们的产品来满足国内的测试系统要求。
观念差距
“抹平技术上的差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比起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在测试仪器上存在的观念和思维的差距更大。”一位来自计量研究领域的专家说。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不大,所以就更要强调企业研发的连续性和专注性,而对于国内的私企来说,他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而对于很多国有科研院所而言,他们也面临创收指标以及各种前沿课题的研究,无法专注于对一两类的产品进行精耕细作。
再者,因为市场细分复杂,因此对测试仪器的架构和理念研究的短期意义很难体现,这就让一些原本从战略上国家支持其研究测试仪器架构和概念的研究机构不再愿意将精力集中于此,而是去追求短期利益更好的其他工作,从而造成只有各个仪器厂商去自己研发这些通用的基础理念,造成很多研发资源的重复浪费。
一些来自航天领域的专家认为,国产仪器产业另一个欠缺是服务。可以说,作为一个毛利率超过50%的行业,很大部分的企业销售利润是用以提供优质的市场培育、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特别是在用户的测试体验和测试习惯培养方面,国内企业在意识上的差距与国际企业相比差得实在太远。
“测试测量和仪器产业,是国内一些重要领域必须的保障,也是研发前沿科技的利器,同时更是任何电子技术都避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业内专家呼吁,测试仪器的问题虽然基础,但不是小问题,是国家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不足的集中体现,解决测试仪器的落后问题,需要的是国有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民营和私营企业共同努力,需要从标准到架构到概念的一系列测试体系的逐步建立。
相关新闻
![]() |
[2015/8/31] |
![]() |
[2015/8/28] |
![]() |
[2015/8/27] |
![]() |
[2015/8/17] |
![]() |
[2015/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