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755-86656083
机械故障听诊器

详细资料

    丁烈云:先生是创新引领的楷模 ——追忆朱九思先生

  • 发表于:2015/6/17 9:04:49 标签:
  •   2015年6月13日,是个令我们、令所有海内外华中大人伤痛的日子。这天,敬爱的朱九思先生静静地离我们而去,留下了他热切的期盼,留下了我们无尽的哀伤。


      数十年来,先生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的热爱,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先生是创新教育思想、引领创新实践的楷模。在学校和高教界,很多师生、校友、学者都知道,在华中大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在全国高教界开风气之先的“重大的转折”,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走综合化的道路”。在先生的主持下,学校改革学科结构、大规模引进人才,实施“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等发展战略,先后建立了理科的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文科的中文系、新闻系、社会学系、外语系等等,开始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三个转变——由单一的工科教育,向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由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向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转变;由主要从事本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多层次办学转变。在先生的示范下,学校始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勇立潮头,快速崛起,与共和国发展同步,被赞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学校宝贵的财富。

      先生是尊重人才、惜才爱才的典范。先生“爱才如命”, 重视知识分子政策,尊重教师,在教育界是出了名的。教育界和师生校友中代代流传着先生一段爱才、引进人才的佳话:“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先生自己也受到很大冲击。但恢复工作后,他冒着极左的压力,发动教职员工全国物色、举荐、引进人才。1972年至1979年,学校居然从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0多个单位调进了600多名教师。在当时的环境中,先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跑资派”。但学校因此受益:师资力量不降反升,为学校“重大转折”和新一轮大发展做好了坚实的人才储备。我们还知道,在办理科和文科的过程中,为提升学科实力和师资水平,先生邀请徐利治、严学窘、张培刚、林少宫等加盟,邀请钱伟长、陈景润、何祚庥等来校讲学。我们一直记得先生当年掷地有声的教导:我们中国不是知识分子多了,而是太少。要看远些,再过几年,想要人也调不来了。30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味先生的话,分析国际国内和学校人才、学科发展的情势,依旧高度地紧迫,需要我们努力创新思路,营造环境,尽我们所能,为学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好、引进好、使用好人才。

      先生是爱树如命、崇尚绿色的模范。“九思同志爱才如命,也爱树如命”。华中大被社会誉为“森林中的大学”,先生功不可没。发动学生周末义务植树,引进和培育优良树种,加强绿化管理……在先生身体力行的影响下,“维护树、爱护树”成了师生员工的共识。“盖一栋房就要种一片树”; “谁砍学校的树,我就追究谁的责任”;在学校砍一棵树,要报校长签字批准。先生爱树的“名言”和故事一直在校内外广为流传。14日,先生不幸离世后的第二天,两条树与先生不分离的微信——《朱九思先生:喻家山下森林大学的缔造者》《今天,我们用树与文字,纪念朱九思先生》——在师生、校友中,在各朋友圈、社会上迅速传播。这是在校的大学生们用最纯真的心灵感悟出的对先生的悼念。我们读起来深感亲切,倍添责任:十年树木与百年树人同行,在科技、人文和绿色相融的华中大,我们要继续推进先生未竟的事业,推进华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先生是严于律己,从严治校的良师。“管理也是教育”。先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先生对自己严格。他任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几十年间,自认为只做了两件半创造性的工作: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的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延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先生晚年身体不好,不得不长年住在医院,但他吃住、会客都在医院普通病房里。一些老师、弟子、亲友认为先生应该住高干病房。先生的夫人每每解释:“九思说的,不用那么大,不能浪费。”先生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要求也严格,对管理人员要求更严格。先生始终认为,优良校风的形成,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教育进行引导,又必须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好的校风来。先生经常讲,教不严师之惰,学生的管理不能放,放了以后不好收。据先生讲、同事们讲,先生当年没少批评过管理人员,没少严厉批评过一些同志,但批评丝毫不影响对优秀同志的爱护和使用。大家在学习上、工作上严格要求,互帮互学,薪火相传,赢得了“学在华工”的美誉。今天的我们,需要倍加珍惜先生和代代华中大人树起的金字品牌,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努力发扬光大“学在华中大”。

      先生始终关心学生,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始终关爱学者,重视师资队伍工作,尊重知识分子;始终关注学术,重视科研工作和提高学术水平。先生离开领导岗位后,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亲自指导研究生,始终关注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关注着学校的建设。近些年,先生因身体状况一直在医院,每次我们去看望时,他都会询问学校的建设发展情况,为学校取得的新进步而开心,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担心忧虑,时时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令我们非常感动。而如今,我们失去了先生,失去一位好师长,我们痛惜、悲伤,也清醒、明亮: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我们要继续求是创新、团结奋进,用新的业绩,为先生歌唱,为华中大增光!

      先生安息!

相关新闻

耳温枪校正标准黑体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11/11/18]
颗粒计数器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11/4/11]
亚泰光电强势进军海外市场--外贸网站正式上线 [2015/9/30]
亚泰光电铁量仪获深圳市龙岗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5/9/29]
比亚迪朱总一行莅临亚泰光电考察指导 [2015/8/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