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公司那尚未动笔的稿子,我就不禁想到家乡的年例。 这也是我们村庄文化习俗的一种体现,更是亲朋好友的一次大型聚会。
仔细算来,嫁到曾屋也有了2年光阴,可是对于她的种种,大多数都是从老公或者小姑那儿听来的。今天,我站在红花树桥头,望着田野那边的曾屋村庄,相映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感觉甚是美丽!思绪也随着那汩汩的溪水,益显绵绵。
听老公话说年例的由来。年例是粤西地区的特色节日。根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然而,茂名地区的年例日是因各地而有所不同的,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其是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比如隔壁的米粮村就是过甲子节),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村里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不仅因为有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心愿的年例种种活动。更是因为年例是联络亲友感情的一盛宴。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曾屋是一个较小的村庄,在以前是随隔壁村做年例的。后来,村里的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也就办起了属于姓曾人家的年例,至今也有十来年了。到现在,年例依然继续着,敬神的色彩还比较浓,但现在的年例已经不仅仅为神而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年例已经变成了人们群众“构造和谐社会,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祝愿的喜庆活动。
对于我们曾屋的年例,最能让我触怀的是“游神活动”。“游神”就是把“神像”请出来,由强壮的男青年人抬着在村里和邻村的大街上游行,是年例的一个最隆重、最典型的活动,是年例的代表。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各神像、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彩旗上面写有与保佑、赐福等有关的话语,有的还注有此旗是由谁捐赠等。彩旗队伍主要由小孩子组成,前面由一个成年人举着一面大旗带领,站在整个游神队伍的最前面。各神像有关公,车元帅,土地等等。还举有“出巡”、“回避”等等的牌子。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时间就燃放一个炮头,冲天一响。除彩旗队伍外,各个工作人员腰间都要圈上一捆红布。
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附近的户主都要燃放鞭炮,意为迎神。队伍进入厅堂后,“间照”开始。厅堂里各户主早就在上厅摆好了供品,有糖果、水果、糕点、饼干、瓜子、花,还有个大肥鸡。各神像被工作人员在供品后面一字排开,面向下厅。纸船和彩旗摆在厅堂的外面,工作人员暂且歇息。纸船旁摆有一个脸盆,里面用木炭、小段甘蔗和一些驱邪植物的叶子(以望驱邪避害)。
在上厅,烧完香纸后,负责人就在供品前面铺上草席,拜神正式开始。周围的人们,包括此厅堂的户人和亲戚朋友及工作人员都可以在菩萨前行三跪九叩之礼,祈求神仙保佑。这时候小喇叭要连续的吹响乐 曲,直到拜神结束,而长喇叭、鼓、锵、锣等时有伴奏。拜神结束后,道士及其助手上前诵念经文,施法驱赶妖魔鬼怪,并发平安符,从而保佑大家平安。
然后是燃放鞭炮送神,游神队伍离去,被送到下一个厅堂。
到晚上,大部分是在零点到三四点之间,进行烧船活动,意为将封在纸船中的妖魔鬼怪全部烧死,保佑人民平安。此时附近的电灯要全部熄掉,大戏、电影等也要暂停,总的来说,是与电有关的都要停止。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拿着火把,扛着纸船到河边,并把它烧掉,意为烧掉的 妖魔鬼怪都给大水冲到海洋里去了,再也不能为害人间。到此,游神全部结束。
年例在现实生活中固然存有迷信色彩,大吃大喝的不良一面,但“年例”二字却成了每一位家乡人心中最最真挚的乡情!在年例中,和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或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 情。年例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将友情亲情连在一起。
正月初八,欢迎您到曾屋来!
相关新闻
![]() |
[2011/11/18] |
![]() |
[2011/4/11] |
![]() |
[2015/9/30] |
![]() |
[2015/9/29] |
![]() |
[201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