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春!起五更的习俗由来已久,在传统文化日渐被人们所淡忘的今天,起五更的习俗难能可贵的保留了下来。
除夕夜在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之后,人们完成了守岁这最后一个与旧岁惜别的环节,卸去一身的疲惫,相继进入梦乡。窗外一下子变得特别的宁静,稀稀拉拉的北风夹着着一点零星的雪花,大街上只有路灯还默默的站在那里,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张贴的红对联在这一刻显得益发的精神,在漫漫的长夜中满怀激情的等待着新年第一缕晨光的到来。
几个小时后,一串爆竹声突然划破宁静的夜空,在北风的激励下,越传越远。随即,接二连三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虽说刚刚沉睡不久的人们还未完全醒转,不愿从美梦里醒来,但一听到爆竹声,还是毫不犹豫的从床上起来。女主人立马开始忙碌着煮饺子、给带着迷糊的小孩子换上新衣衫;男主人则早早的为祖宗牌位敬上新年的第一炷香,恭恭敬敬的为祖先倒上清冽的白酒与丰盛的祭品;小孩子在看到新衣服时也停止了刚被拉起来时不情愿与抗议的泪水,急急忙忙穿好就奔院子里的爆竹跑去……一声声的爆竹声宣告着旧的一年的结束,同时也催促着新年的太阳早点升起,因为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穿戴一新,开始走亲访友,互道祝福,这就是被我的老家——河南辉县人民看的比守岁还要重要的——起五更。
起五更不得不提的就是吃饺子和放“绊门棍”。正所谓“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吃饺子对于北方世代以面食为主的人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说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当然,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还因为它所拥有的寓意: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当全家吃完饺子之后,就要开始互相走访,给长辈拜年。无论走到谁家拜年,主人都特别希望来人能留下来吃点菜,喝点酒,并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以期望在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谈到相互拜年,比较有趣的是,每一家的大门口都会放置一根“绊门棍”。绊门棍就放在门口屋檐下,长短粗细不一,五更天里,一起床就放上,也是事先准备好了的。意在有此棍相“绊”、护守,恶神和邪魔闯不进,贼人进不来,有祛邪禳灾,保平安之意。当然,绊门棍也经常会把来访的亲友给绊倒,但即使绊倒,大家也是哈哈一笑,毫不介意。早些年间的绊门棍,吃了五更饺子,还不能拿掉,要一直等到初五,破了“五”,才能把绊门棍拿掉。
在把一个村子里的亲友都拜访完毕之后,家里的男人还要去祖坟为已经逝去的人送上酒食,进行祭拜与祈福。
起五更,起的不止是五更天,起的更是人们对传统节日日益淡薄的心,起的更是人们之间平时淡忘的情与爱。
相关新闻
![]() |
[2011/11/18] |
![]() |
[2011/4/11] |
![]() |
[2015/9/30] |
![]() |
[2015/9/29] |
![]() |
[201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