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数千年来,由“龙”而产生、发展、凝聚形成的“龙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
“舞龙”既是舞,又是体操和杂技,非常精彩。“舞龙”具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联、套路丰富、动律谐趣、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以及参舞自由、退舞方便、群众参与性极强等特点。具有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等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栩栩如生;簕古龙用鲜勒古叶片贴成龙身,用鲜菠萝皮铺成龙鳞,用簕古果嵌成龙牙,活灵活现。新奇的生态龙成了春节期间大热点,市民拍手叫绝,好评如潮。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作为以“龙”为中心的大型国家级艺术活动,本着“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发展龙文化,促进龙经济”的宗旨,大力推进中国龙文化的深入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强化海内外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本源意识。扬龙之威,抒龙之情,激励华夏儿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中国民族在新世纪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
![]() |
[2011/11/18] |
![]() |
[2011/4/11] |
![]() |
[2015/9/30] |
![]() |
[2015/9/29] |
![]() |
[2015/8/1] |